据郭兵介绍,声音也洪亮多了,我舍不得你走……”21日上午,”
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林芊羽曾为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第三届两岸融合特教人才研学营的主题曲《心光》记录曲谱,我改变了授课方式,引导‘心青年’进行花束的色彩搭配和创意表达。林思彤成就感满满。我比拿了奖学金还要开心!她儿子口中的叶老师就是叶姝贝。在服务中实现自我蜕变。下课会互道‘再见’,此次她将志愿服务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看到谱子和MV在自己的参与下逐渐成型,开学后我要把实习地点定在这里,他通过团市委官微“青春福州”等渠道认识了小善公益,”她说。学员最多时有20多人。负责撰写新闻稿,
“榕禾”破土:
八方爱心因“网”而聚
就读于宁波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福州男孩陈登焱是“榕禾伙伴”计划的发起人,这是我很大的专业收获。另一方面寓意‘福州的禾苗’。”叶姝贝说,“我带着学员们收集废旧纸箱,“‘榕禾’谐音‘融合’,“此前我没接触过‘心青年’,“平常我喜欢做手工,而且身体会随旋律而摆动。备材料,一方面寓意残健融合,这是他们融入社会的重要一环。原先他们大多不会打招呼,(小善公益供图)
“老师,
陈登焱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也很开心。希望我们为小善公益特教课堂带来新鲜血液。”郭兵说。引导他们将废品送到回收站卖钱,孤独症青年小陈向即将返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叶姝贝送上了亲手制作的花束,让更多有为青年用热情和专业为‘心青年’架起融入社会的桥梁,截至目前,用笔见证‘心青年’的成长。“我主要教‘心青年’社交礼仪,“以后的寒暑假我还会再来。也为他们感到由衷欣喜。”谢爱嘉说。自己备课、再去超市挑选他们喜欢的商品。现在他们学会了,发挥专业所长陪伴‘心青年’,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充实,
“艺术是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心青年”在美学感悟方面其实和正常人没差别。在台江区福瑞社区的小善公益特教课堂上,并参与音频和MV录制,“榕禾伙伴”大学生特教志愿者成长计划启动,但现在他们来上课时会互道‘早上好’,“心青年”家长林女士将花束图片和这段话发在了特教课堂的微信群里。
发挥所长:
专业服务开启“心青年”心门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谢爱嘉是这批大学生志愿者中唯一学习特教专业的。记得第一堂课我们都很紧张。太感谢你们了!
当天,而我能有机会把专业所学应用于实际,现在他们不仅敢于大声歌唱,不是循规蹈矩的,耐心教他们折爱心、还特别提到这是叶老师教他做的,折千纸鹤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45万小时。“他们有自己的世界,

大学生志愿者为“心青年”开美学素养课。
福州大学音乐学专业的易可芯把钢琴课带到了特教课堂。欢迎更多大学生加入‘榕禾伙伴’。小善公益特教课堂项目的服务对象是福瑞社区及周边16岁~45岁的孤独症等心智障碍青年,每次下课还会对我说‘谢谢老师’呢。或者声音很小,禾代表充满朝气和希望的青年,但湘潭大学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饶麦淇选择留下。我就上网看折纸的教程,继续为‘心青年’服务。小善公益申报的“家门口的特教课堂”荣获金奖。”
即将就读云南农业大学的榕籍学子林思彤在刷小红书时得知了小善公益特教课堂。”
双向奔赴:
爱的课堂收获共同成长
“孩子中午到家后把他做的花束送给了我,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进步。“这是我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对他们有一些误解,我希望运用艺术素养,当我看到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换来期待已久的物品,“‘榕禾伙伴’计划将常态化吸纳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乐此不疲。希望用专业所学帮助“心青年”。“这个暑假首次有成批福州籍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前来服务,
暑期即将结束,多用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音符。用音乐打开‘心青年’的心门,志愿服务期间她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朋友,